猪瘟难控制的原因与应对策略
应对策略:使用合格的疫苗,注意恰当保存,规范使用操作方法;养猪设备不要照搬书本上的程序,要根据本地、本场疫情实际,选择合理的免疫程序。一般情况下,无猪瘟疫情的地区,仔猪60日龄时,使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免疫接种1次,维持至出栏;在猪瘟病情少、污染程度小的地区,仔猪以免疫2次为宜,即21日龄~25日龄首免,60日龄~65日龄2免,1年内不再重复注射;猪瘟病毒感染严重的地区,对仔猪应进行超前免疫。
预防用药错误抗菌素中的痢特灵、卡那霉素、磺胺类药物等,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能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,在免疫注射前,错误地使用这些药物或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,会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,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。
应对策略:免疫接种前后各10天内,不得使用痢特灵、卡那霉素、磺胺类药物或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。
猪群来源混杂有些猪场的猪群来源于不同的地区,仔猪日龄不同,是否免疫以及免疫的效果都难以确定,如果混有带毒的病猪,混群后即会发生感染。
应对策略:规模化养猪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,坚持自繁自养;新建猪场确需从外地引进仔猪时,一定要跟猪源地兽医部门取得联系,选取经过猪瘟疫苗免疫的仔猪,引进后要留出1周~2周的隔离观察期,发现可疑仔猪,及时采取措施。
垂直感染危害猪瘟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垂直感染,导致流产、死胎、畸形胎及产后数日的弱仔猪死亡,造成重大经济损失。
应对策略:种猪每年应加强免疫1次。为了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,断奶仔猪可注射3头~4头份猪瘟疫苗。在猪瘟常发地区,可用超前免疫的办法保护仔猪,即在仔猪出生后哺乳前,注射1头份猪瘟疫苗,注射后2小时~3小时再行哺乳,60日龄~65日龄时再接种1次。